传染科资讯

登革出血热的诊断!

2017-09-03 14:17:06 来源:
分享:

1、流行病学

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产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登革出血热的诊断。

2、临床表现

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斟酌本病;有明显出血偏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实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应斟酌登革出血热;在本病进程中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偏向,同时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斟酌登革休克综合征。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确疹和新疫区的肯定,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

(2)血清学检查常常使用者有补体结合实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和中和实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单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实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

(3)病毒分类将急性期患者血清接种于新生(1~3日龄)小白鼠脑内、猴肾细胞株或白纹伊蚊胸肌内分离病毒,第1病日阳性率可达40%,以后逐步减低,在病程第12d仍可分离出病毒。最近采取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进行病毒分离,登革出血热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用C6/36细胞培养第2代分离材料作为病毒红细胞凝集素进行病毒分型的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或做为补体结合抗原作补体结合实验分型,可到达快速诊断的目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