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麻疹病原学!

2017-09-07 08:17:51 来源:
分享:

麻诊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麻疹病原学。电镜下呈球形或丝状,直径为120—250nm,中心为直径17nm的单股RNA,外包核衣壳,核衣壳外为10—20nm厚的脂蛋白囊膜,表面有短小崛起。囊膜含有3种蛋白:①M蛋白,系非糖化蛋白,位于囊膜脂质双层内,与病毒装配、芽生、保持病毒颗粒完全性有关。缺少M蛋白,则构成缺损麻疹病毒,多是产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缘由。②糖化蛋白HA,位于囊膜表面。HA即血凝素,有吸咐于宿主细胞的作用;还能凝集猴红细胞。③F1蛋白,是细胞融会蛋白或血溶素(HL)位于囊膜表面,麻疹病原学,具促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融会及溶血功能;在组织培养中,可见因细胞融会构成的多核巨细胞,且胞核呈梭形或放腺状。麻疹病毒膜上无神经氨酸酶。

麻疹病毒可在人胚肾、猴肾及人羊膜细胞中增殖。经组织培养连续传代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逐步失去致病性,但保持免疫性,故依此制备减毒活疫苗,麻疹病原学。过去1直认为麻诊病毒抗原性稳定,麻疹病原学,但最近几年有人认为麻诊病毒抗原也有变异。

该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1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