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埃博拉会不会传到中国造成大范围感染?作为1个普通人应当如何防范?
多名疾病预防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各地交换频密,不排除今后中国会出现埃博拉个案,但鉴于病毒传播途径及中国较为完善的预防措施,埃博拉不会在中国大范围传播,其发展成另外一个“非典”更是耸人听闻,民众对此无需恐慌。
香港中文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基湘在接受访问时说,埃博拉病毒目前主要在西非肆虐,即便有机会传播给外界,其主要途径也是病毒携带者去其他国家。如今全球交往频密,各地都有机会接触到这1病毒。但如果能够在非洲当地及时确认及隔离患者,病毒传播的概率不会高;而香港和内地的出入境部门若可及时确认和隔离疑似症状人员,特别是留意从非洲过来的旅客,病毒也不会大范围传播。
“埃博拉的杀伤力不会像非典那样大。非典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例如咳嗽、打喷嚏;而埃博拉主要通过体液传播,传播能力有限,在社区爆发的可能性较低。”陈基湘表示,埃博拉病人在病发后两3天病情已很严重,很难“到处走”传播病毒,因此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讲,病毒传播风险“低过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的资料也显示,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给人类。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沾染性。特别是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埃博拉感染者的衣物、床单或使用过的针头也可能感染这类病毒。
“埃博拉不太可能在国内大范围传播。”疾病预防专家杭长寿表示,首先,这1病毒在国内其实不存在,再多也是从国外带来的;其次,埃博拉病人在潜伏期不具有沾染性,因此只需加强防控,对出现有关症状的人及时隔离排查,就可以下降传播风险;第3,即便坐在感染者身旁,但只要没有与感染者体液和排泄物等直接接触,也不会被感染,1般人感染这类病毒的风险很低。
杭长寿指出,埃博拉在西非蔓延的1大缘由是当地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系统脆弱,但经历过“非典”等重大疫情考验的中国积累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具有较为强大医疗卫生系统及监测能力,有能力处理目前的情况。
在第1时间发现并隔离入境的埃博拉病人,还是中国目前防范埃博拉病毒时的重要任务。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由于香港与非洲交往的人数少,出现埃博拉病人的风险较低,但广州终年有几10万非洲人居住并且频繁出入境,风险较香港更高。
广东是中国直航非洲航线最大的口岸之1,每周非洲直航广州的航班达40余架次,入境旅客约0.92万人次。广东还毗邻港澳,很多非洲商旅人员通过陆路口岸入境广东。目前,每位抵达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班旅客均被要求通过红外线体温检测仪覆盖的通道,机场的LED显示屏不断播放着埃博拉出血热的相干介绍。截至10日,广东省各个口岸均未发现埃博拉的疑似病例。
对普通人如何防范埃博拉病毒,杭长寿表示,对这1病毒无需“过度反应”和“过于担心”,只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和患者紧密接触,食用完全煮熟的食品,尽可能避免到受影响的地区旅游,就不会被病毒侵袭。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首次出现,由于疫情产生在后者的埃博拉河附近的1处村落,该病由此得名。自那时起,该病1直出现零星个案。埃博拉的确诊个案曾产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科特迪瓦等。自2014年3月,西非地区延续报告新的埃博拉病例和死亡个案。
相关新闻
下一页:三类人不宜接种流感疫苗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