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介绍: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感染病,世界大部份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正式命名手足口病。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尔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爆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点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介绍。1994年英国产生1起由CoxA16引发的手足口病爆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份病人症状较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产生了主要由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病发,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导本病,尔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分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产生CoxA16引发的手足口病爆发,5~10月间产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爆发。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产生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产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1年4季都可病发,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介绍,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病发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产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病发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