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流行性腮炎(mumps)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沾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发。临床特点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呈球形,流行性腮炎的病原学,大小约80~300nm.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SSRNA)。病毒外膜有血凝素抗原(V),核壳有可溶性抗原(S)。S抗原和V抗原各有相应的抗体,S抗体有没有保护作用尚有争议,V抗体具有保护作用。病毒外膜的血凝素,能凝集鸡和豚鼠红细胞,可产生血凝抑制抗体。在Hela细胞、人胚肾与猴肾原代细胞上生长良好。本病毒耐寒,流行性腮炎的病原学,⑸0~⑺0℃可活1年以上,在4℃时其活力可保存2个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7℃时可保持24小时,55~60℃20分钟死亡。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1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流行性腮炎的病原学,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1的病毒宿主。
相关新闻
上一页: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
下一页:水痘临床特点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