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甘肃玉门鼠疫一人身亡 盘点比鼠疫更可怕的传染病!

2017-04-11 16:53:47 来源:
分享:

甘肃酒泉市政府办公室17日消息,16日,玉门市发现1例鼠疫病例致1人死亡,目前死者遗体已按规范妥善处理。截至17日下午,排查出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总计151人,已全部采取隔离、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性服药等措施,目前还没有发现异常症状。

据玉门市政府应急办倪主任介绍,目前隔离的151人包括王某救治期间接触过的医护人员,至于对这些人的隔离时间,要视情况而定。鼠疫的潜伏期1般为9天。被隔离的人如果在9天以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即可以结束隔离。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指出,我国的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对防控鼠疫有很好的经验;抗生素医治有效;并且许多省市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产生本地病例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只要密切关注输入性病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在我国产生人间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鼠疫虽然凶险,但它是1种可用殊效药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医治,是克服鼠疫的重要措施。

预防鼠疫的3大途径

1、严格控制沾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周密隔离,制止探视及病人相互来往。病人排泄物应完全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

2.消灭动物沾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展开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沾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必须完全,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行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人群

1.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1般每一年接种1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1次。

2.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延伸浏览】

比鼠疫更可怕的3类沾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搜集全球死亡数据,这些疾病都造成最少10万人死亡,前3名致死单1疾病分别是艾滋病、结核和疟疾,虽然几近所有的疾病所酿成的死亡案例皆逐渐减少,但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却以4倍的速度增长。

1、艾滋病

艾滋病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沾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引发。HIV是1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令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产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之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2、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沾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产生的1种慢性和缓发的沾染病。1年4季都可以病发,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多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产生在肺部,其他部位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沾染的主要方式。沾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病发率越发强烈。除少数病发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进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3、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发的虫媒沾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3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椭圆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2种少见,最近几年偶见国外输入的1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发间日疟、3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时间屡次发作后,可引发贫血和脾肿大。

39健康网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请点击获得授权。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20⑻5501999⑻802

分享:

相关问答